第119章 收留貧民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9章 收留貧民
姜月有時候會感慨, 在百寶閣裏的時候,她總會有種人人都過得很好,豐衣足食之餘還能享受生活的感覺。
但是出了百寶閣, 便能看到街上尚有許多衣衫襤褸、窮困潦倒之人。
這個朝代的貧富差距很大, 而且眾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衣著光鮮的世家貴人們可以面不改色目不斜視的從乞丐面前經過,乞丐們看到他們除了機械的說一句“行行好”之外便沒有任何神色動容。
世家貴人們可能會繞路避開他們, 嫌他們身上不幹凈。
而乞丐們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會胡亂往他們跟前湊, 而是蜷縮在自己的角落領地等著那麽一兩個好心人朝他們施點好心灑灑水。
姜月同時也發現, 乞丐中除了老弱婦孺,也不乏一些青壯年, 估計是被生活逼得沒了法子,才走上了乞討這條路。
想到原書中姜家一家四口的悲慘結局, 姜月微微握緊了拳。
若是當時能有人指條活路,斷不會死得那樣慘。
姜月沒忘記她掙錢的初衷, 除了讓姜氏夫婦過上好日子以外, 她還想讓長安城處於底層的無家可歸的百姓一點生的意義和希望。
天氣已經冷了。
至少要先讓他們安穩過個冬。
姜月想起了一個人,國公夫人聞氏。
聞氏自從找回了裴秋生以後, 便覺得這是她行善積德積攢下的福氣,讓她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實現了心中所願。
因此自那以後,她非但沒有停止對貧苦百姓的幫助,甚至還在城北也設了個慈善堂, 每日著人施粥。
不過鎮國公卻並不這樣想, 他認為家底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如今孩子都已經回來了, 不能再這樣無限制的花錢出去。
而且,城南城北都設了一個, 日日施粥,長安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看著在,他那些個同僚們偶爾路過那兒時,心情都不大好。
為官的,都不想見那麽多貧民聚集在一起,顯得好像他們的治理不行似的。萬一哪天陛下聽見了什麽風聲或者微服私訪遇見了,指不定要有多麻煩。
先前聞氏是為了找孩子,那大家也可以理解。如今孩子都找到了,著實不應該繼續下去,因而已經有官員同鎮國公獻言了。
因而,聞氏在城北的慈善堂開了沒多久,便被鎮國公強制關門歇業了,只剩城南的那個還照常開著。
姜月想著,這慈善堂聞氏開起來都尚且艱難,自個兒再開一個,怕是行不通,少不得要遇見人阻撓的。
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施粥只能解決當日之困,確實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於是,姜月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還算靠譜的法子。
百寶閣位於集市中心,鋪子背後除了個不大不小的院子和能住人的屋子,再沒有多餘的地方,不像姜家雜貨鋪院子後面還有一大塊空地作為後院。
姜家搬來百寶閣以後,那邊就只留著一些泥塑樂園的東西,剛開始姜月還派小姜們輪流去照應一下,後來嫌麻煩,已經交給了李掌櫃全權打理,收入也直接給了他。
不過泥塑樂園占用的地方不過是院子後面的那一片後院,而姜家雜貨鋪由於姜月之前並沒有想好要怎麽處置,因此整個兒的是空的。
姜月準備在百寶閣外面貼個告示,宣布如今在馬路上流浪的乞討者,都可以來姜家雜貨鋪幹些雜活,類似於洗石頭和裁布裁紙之類的,洗二十枚石頭可得一文錢,裁塊布得一文錢,裁十張紙一文錢之類。
幹滿五天還願意留下來接著幹的,便可以租一件冬衣穿,一個月起租,一個月三十文銀子。
她怕給得高了,會有原本沒那麽缺錢的普通百姓也來搶著做,反而讓那些真正需要的窮人進不來。
因此,她這工錢給的不多,普通有活計有收入來源的人壓根都不會看一眼,但對於那些長期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來說,一人一天下來能掙個二三十文左右,若是手腳麻利的,掙個三四十文也不是問題,足夠他們吃飽兩頓了。
省一省,也能租一床棉被蓋。
如此一來,她也不算虧,畢竟這些活計百寶閣的人也要花時間做,不如把這些費時間又簡單的活計分出去,可謂一箭雙雕。
她最主要的花費,便是準備被子了。時下棉的價錢並不便宜,棉被也是跟著水漲船高。
若她想圖省事,直接買做好的被子,最便宜的成衣冬衣也要十兩一床,厚一點的便要十五兩。
而三十文一個月的價格租給他們,幾乎是回收不到什麽,以後也很難再賣出去,算是純做善事了。
但他們所做的雜活能給其他的工匠剩下時間做東西,這多做出來的東西賣出去也是百寶閣實實在在的銀子。
這是雙贏。
姜氏不覺得姜月這樣的念頭這是個好主意,想阻止她,“阿月,這樣會不會不太好?來我們鋪子買東西的可是有許多的達官貴人,若是公開讓那些乞丐們幫著做,恐怕貴人們可能就不願意買了。”
這話說的確實有道理,有些貴人格外講究的,連東西掉在乞丐們待過的地上都可能不會要了,更何況還是他們用手碰過的。
姜月也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樣做確實可能會影響百寶閣的銷量。
但她對此也不是沒有準備。
姜月準備效仿現代那些扶貧做法,從百寶閣其中一個鋪面中騰出一面墻的位置出來,寫上“扶貧行善區”,寫明了這部分的東西經過了流浪的乞丐之手。
至於她們買不買,姜月心裏其實沒什麽底。但願能有些人美心善的女子願意買,若真是沒什麽人買,那姜月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反正到了春天回暖以後,萬物覆蘇時她還能做別的打算。
將就將就把這冬天過去了吧。
於是,姜月說幹就幹,告示一出,她便將跟著她的木匠石匠全部召集到一處,宣布後面的安排。
那些木匠石匠見兩月有話要說,便趕緊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專心聽她講。
姜月開口道,“今日叫大家來,是想說下調整月銀的事。”
眾人聞言頓時眼裏都是欣喜,他們對於這樣的開場白那可是太熟悉了,姜姑娘宣布月銀的事向來都只有漲的沒有降的。
如今臨近年關,過幾天就是月底了,姜姑娘估計是體恤他們,又要給他們漲了吧?
不過,這次姜月講的卻同往常不一樣。
她道,“大家也知道,如今外邊天氣冷,也有不少人在挨餓受凍,我準備讓外面流浪的那些百姓在我姜家雜貨鋪那邊幫著幹些雜活,但他們不熟悉活計,我也不熟悉他們,因此需要一些人去當監工看著他們。”
眾人面面相覷,姜姑娘這是什麽意思?
要趕他們一部分人去做監工?不做現在的活計了?
當然他們最關心的還不是這個,監工這種不怎麽需要出力則不太需要動腦子的活計,給不了現在這麽多月銀吧?
有人便問了出來,“那姜姑娘,監工具體是做什麽?去做監工的人月銀給多少?”
姜月已經提前算好了,她道,“做監工的那些人,其實只是換個地方做東西,在這裏做什麽去了那邊還得要做什麽,只是有我們自己的人看著我更放心些。月銀算法不變,不過為了鼓勵大家,也因為做了東西還要辛苦大家送過來,去那邊監工的,一個月多三兩銀子。”
其實乍一聽,三兩銀子相對於他們二十到四十兩月銀來說並不多。
可姜月沒忘記,姜家最初一個月只能掙二兩銀子。
眾人們也沒忘記,他們在來姜家之前一個月拿的要比現在至少少了個十五兩,大多也就拿個十幾兩。
那個時候,誰家願意給他們多一兩銀子月銀,他們都願意屁顛屁顛地跟著後面的。
因此姜月這話一出,除了褚信和少數幾個不怎麽缺錢家裏又離集市中心近的人,其他人竟都是要去。
有人問褚信為什麽不去,他道,“我要省點時間給百寶閣多做些東西,哪有那樣多的時間來回跑?”
姜月聽了只笑,便讓願意去的人收拾收拾東西往姜家雜貨鋪搬,又叮囑了幾句到時候教貧民們做什麽。
估摸著這兩天消息一傳開,就會有貧民過去了。
*
年關將近,臨近春闈,夫子布置的課業逐漸繁重,裴秋生也愈發繁忙起來。
不過,由於有夫子的傳道受業解惑,又有系統的加持,裴秋生的備考之路順風順水。
這日月底,他來百寶閣時,意外地發現院子裏的工匠少了許多,他看見褚信正在院子裏面雕一朵黃玉,待他收手時方才問道,“褚大叔,人怎麽這麽少,其他的工匠們去哪兒了?”
褚信道,“前幾天都搬到去姜家雜貨鋪那邊幹活去了,姜姑娘要給乞丐們住處和活計,讓大家幫忙盯著些。”
裴秋生一細問,才得知姜月將許多流落在街頭的貧民們安置到姜家雜貨鋪了,他們白天在那裏幹活,領了銀子就去街上買吃的,晚上就在姜家雜貨鋪打地鋪,聽說許多人都已經蓋上了棉被。
還聽說姜月已經開始著人準備冬衣,到時候也像棉被那樣租給他們。
裴秋生心下嘆服。
其實他這幾天在府裏隱約聽見底下人在議論長安城有商鋪招那些乞丐們做工,只是他當時正在被夫子考學問,過後也沒放在心上。
如今才知道,他們口中的商鋪就是百寶閣。
難怪今日他來的路上,路上的乞丐竟少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姜月有時候會感慨, 在百寶閣裏的時候,她總會有種人人都過得很好,豐衣足食之餘還能享受生活的感覺。
但是出了百寶閣, 便能看到街上尚有許多衣衫襤褸、窮困潦倒之人。
這個朝代的貧富差距很大, 而且眾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衣著光鮮的世家貴人們可以面不改色目不斜視的從乞丐面前經過,乞丐們看到他們除了機械的說一句“行行好”之外便沒有任何神色動容。
世家貴人們可能會繞路避開他們, 嫌他們身上不幹凈。
而乞丐們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會胡亂往他們跟前湊, 而是蜷縮在自己的角落領地等著那麽一兩個好心人朝他們施點好心灑灑水。
姜月同時也發現, 乞丐中除了老弱婦孺,也不乏一些青壯年, 估計是被生活逼得沒了法子,才走上了乞討這條路。
想到原書中姜家一家四口的悲慘結局, 姜月微微握緊了拳。
若是當時能有人指條活路,斷不會死得那樣慘。
姜月沒忘記她掙錢的初衷, 除了讓姜氏夫婦過上好日子以外, 她還想讓長安城處於底層的無家可歸的百姓一點生的意義和希望。
天氣已經冷了。
至少要先讓他們安穩過個冬。
姜月想起了一個人,國公夫人聞氏。
聞氏自從找回了裴秋生以後, 便覺得這是她行善積德積攢下的福氣,讓她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實現了心中所願。
因此自那以後,她非但沒有停止對貧苦百姓的幫助,甚至還在城北也設了個慈善堂, 每日著人施粥。
不過鎮國公卻並不這樣想, 他認為家底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如今孩子都已經回來了, 不能再這樣無限制的花錢出去。
而且,城南城北都設了一個, 日日施粥,長安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看著在,他那些個同僚們偶爾路過那兒時,心情都不大好。
為官的,都不想見那麽多貧民聚集在一起,顯得好像他們的治理不行似的。萬一哪天陛下聽見了什麽風聲或者微服私訪遇見了,指不定要有多麻煩。
先前聞氏是為了找孩子,那大家也可以理解。如今孩子都找到了,著實不應該繼續下去,因而已經有官員同鎮國公獻言了。
因而,聞氏在城北的慈善堂開了沒多久,便被鎮國公強制關門歇業了,只剩城南的那個還照常開著。
姜月想著,這慈善堂聞氏開起來都尚且艱難,自個兒再開一個,怕是行不通,少不得要遇見人阻撓的。
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施粥只能解決當日之困,確實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於是,姜月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還算靠譜的法子。
百寶閣位於集市中心,鋪子背後除了個不大不小的院子和能住人的屋子,再沒有多餘的地方,不像姜家雜貨鋪院子後面還有一大塊空地作為後院。
姜家搬來百寶閣以後,那邊就只留著一些泥塑樂園的東西,剛開始姜月還派小姜們輪流去照應一下,後來嫌麻煩,已經交給了李掌櫃全權打理,收入也直接給了他。
不過泥塑樂園占用的地方不過是院子後面的那一片後院,而姜家雜貨鋪由於姜月之前並沒有想好要怎麽處置,因此整個兒的是空的。
姜月準備在百寶閣外面貼個告示,宣布如今在馬路上流浪的乞討者,都可以來姜家雜貨鋪幹些雜活,類似於洗石頭和裁布裁紙之類的,洗二十枚石頭可得一文錢,裁塊布得一文錢,裁十張紙一文錢之類。
幹滿五天還願意留下來接著幹的,便可以租一件冬衣穿,一個月起租,一個月三十文銀子。
她怕給得高了,會有原本沒那麽缺錢的普通百姓也來搶著做,反而讓那些真正需要的窮人進不來。
因此,她這工錢給的不多,普通有活計有收入來源的人壓根都不會看一眼,但對於那些長期吃不飽穿不暖的人來說,一人一天下來能掙個二三十文左右,若是手腳麻利的,掙個三四十文也不是問題,足夠他們吃飽兩頓了。
省一省,也能租一床棉被蓋。
如此一來,她也不算虧,畢竟這些活計百寶閣的人也要花時間做,不如把這些費時間又簡單的活計分出去,可謂一箭雙雕。
她最主要的花費,便是準備被子了。時下棉的價錢並不便宜,棉被也是跟著水漲船高。
若她想圖省事,直接買做好的被子,最便宜的成衣冬衣也要十兩一床,厚一點的便要十五兩。
而三十文一個月的價格租給他們,幾乎是回收不到什麽,以後也很難再賣出去,算是純做善事了。
但他們所做的雜活能給其他的工匠剩下時間做東西,這多做出來的東西賣出去也是百寶閣實實在在的銀子。
這是雙贏。
姜氏不覺得姜月這樣的念頭這是個好主意,想阻止她,“阿月,這樣會不會不太好?來我們鋪子買東西的可是有許多的達官貴人,若是公開讓那些乞丐們幫著做,恐怕貴人們可能就不願意買了。”
這話說的確實有道理,有些貴人格外講究的,連東西掉在乞丐們待過的地上都可能不會要了,更何況還是他們用手碰過的。
姜月也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樣做確實可能會影響百寶閣的銷量。
但她對此也不是沒有準備。
姜月準備效仿現代那些扶貧做法,從百寶閣其中一個鋪面中騰出一面墻的位置出來,寫上“扶貧行善區”,寫明了這部分的東西經過了流浪的乞丐之手。
至於她們買不買,姜月心裏其實沒什麽底。但願能有些人美心善的女子願意買,若真是沒什麽人買,那姜月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反正到了春天回暖以後,萬物覆蘇時她還能做別的打算。
將就將就把這冬天過去了吧。
於是,姜月說幹就幹,告示一出,她便將跟著她的木匠石匠全部召集到一處,宣布後面的安排。
那些木匠石匠見兩月有話要說,便趕緊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專心聽她講。
姜月開口道,“今日叫大家來,是想說下調整月銀的事。”
眾人聞言頓時眼裏都是欣喜,他們對於這樣的開場白那可是太熟悉了,姜姑娘宣布月銀的事向來都只有漲的沒有降的。
如今臨近年關,過幾天就是月底了,姜姑娘估計是體恤他們,又要給他們漲了吧?
不過,這次姜月講的卻同往常不一樣。
她道,“大家也知道,如今外邊天氣冷,也有不少人在挨餓受凍,我準備讓外面流浪的那些百姓在我姜家雜貨鋪那邊幫著幹些雜活,但他們不熟悉活計,我也不熟悉他們,因此需要一些人去當監工看著他們。”
眾人面面相覷,姜姑娘這是什麽意思?
要趕他們一部分人去做監工?不做現在的活計了?
當然他們最關心的還不是這個,監工這種不怎麽需要出力則不太需要動腦子的活計,給不了現在這麽多月銀吧?
有人便問了出來,“那姜姑娘,監工具體是做什麽?去做監工的人月銀給多少?”
姜月已經提前算好了,她道,“做監工的那些人,其實只是換個地方做東西,在這裏做什麽去了那邊還得要做什麽,只是有我們自己的人看著我更放心些。月銀算法不變,不過為了鼓勵大家,也因為做了東西還要辛苦大家送過來,去那邊監工的,一個月多三兩銀子。”
其實乍一聽,三兩銀子相對於他們二十到四十兩月銀來說並不多。
可姜月沒忘記,姜家最初一個月只能掙二兩銀子。
眾人們也沒忘記,他們在來姜家之前一個月拿的要比現在至少少了個十五兩,大多也就拿個十幾兩。
那個時候,誰家願意給他們多一兩銀子月銀,他們都願意屁顛屁顛地跟著後面的。
因此姜月這話一出,除了褚信和少數幾個不怎麽缺錢家裏又離集市中心近的人,其他人竟都是要去。
有人問褚信為什麽不去,他道,“我要省點時間給百寶閣多做些東西,哪有那樣多的時間來回跑?”
姜月聽了只笑,便讓願意去的人收拾收拾東西往姜家雜貨鋪搬,又叮囑了幾句到時候教貧民們做什麽。
估摸著這兩天消息一傳開,就會有貧民過去了。
*
年關將近,臨近春闈,夫子布置的課業逐漸繁重,裴秋生也愈發繁忙起來。
不過,由於有夫子的傳道受業解惑,又有系統的加持,裴秋生的備考之路順風順水。
這日月底,他來百寶閣時,意外地發現院子裏的工匠少了許多,他看見褚信正在院子裏面雕一朵黃玉,待他收手時方才問道,“褚大叔,人怎麽這麽少,其他的工匠們去哪兒了?”
褚信道,“前幾天都搬到去姜家雜貨鋪那邊幹活去了,姜姑娘要給乞丐們住處和活計,讓大家幫忙盯著些。”
裴秋生一細問,才得知姜月將許多流落在街頭的貧民們安置到姜家雜貨鋪了,他們白天在那裏幹活,領了銀子就去街上買吃的,晚上就在姜家雜貨鋪打地鋪,聽說許多人都已經蓋上了棉被。
還聽說姜月已經開始著人準備冬衣,到時候也像棉被那樣租給他們。
裴秋生心下嘆服。
其實他這幾天在府裏隱約聽見底下人在議論長安城有商鋪招那些乞丐們做工,只是他當時正在被夫子考學問,過後也沒放在心上。
如今才知道,他們口中的商鋪就是百寶閣。
難怪今日他來的路上,路上的乞丐竟少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